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重庆市开县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张俊 彭前川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副校长
‖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2日 ‖ 查看2345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在职业教育的现行形式下,很多的学校都出现了实践与理实严重脱节状况,让学生无所适从。这种状况已经远远跟不上需要。在中职学生的培养“以需求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下,我校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理实一体化”的道路,取得了学生、老师、学校、企业四赢的效果。 一、模式名称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项目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中有实,实中有理。有效的实现了“教、学、做、考”四位一体。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包含设定项目和教学目标——教师示范性操作和讲解——学生理论和实物联系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学生分组实际操作——教师考评及学习效果评价这五个环节。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能力本位教学理论 能力本位教学是围绕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展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思想。能力本位思想要求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能力的培养,强调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是职业教育本质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特点的反应。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建立在此学习理论上的创新和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马斯洛曾说:"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潜能,尤其是那种成为一个真正人的潜能;教育要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强调向自我实现的需要发展"。它强调以人为本,“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实施过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通过设定项目教学目标——教师示范性操作和讲解——学生理论和实物联系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学生分组实际操作——教师考评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这五个环节来完成的。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点 (一)该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适应了岗位要求。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这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实际生产岗位的要求,且具有发展后劲。 (二)该模式优化了教学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职业教育是以开发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教师发出教学信息,经过一定媒体传递,再由学生接受并进行处理,最后反馈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学信息由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方式发出,弱化了信息的传递效果,给学生接受与处理带来了相当的难度,违背了技能形成的规律。一体化教学在这方面显示了其合理性。首先是教学信息的传递具有同步性,理论指导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紧密结合,相互印证。其次是保证了教学信息的同一性,避免了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上进入误区,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保障。 (三)该模式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 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人脑的经验系统,技能是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动作系统,能力是个体完成活动任务的心理特征。它们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互相转化与促进。知识、能力是掌握技能的前提,制约着技能形成的程度,而技能的形成又有利于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我们将此现象称之为知识、技能、能力之间的迁移。传统教学模式将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二者截然分开。在理论教学时,缺乏直观的操作展示,以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在进行技能训练时,一方面由于时间上滞后,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忘记较多,另一方面由于课时和师资的限制,实习教师又不能讲得太多,因此学生往往没有掌握技能操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最终致使技能训练效果差。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有机组合,在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方面充分显示了其科学性。 (四)该模式有利于教学资源的配置 职业教育是由教师、学生、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教学时间构成的资源系统。一体化教学不仅能很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技能培养过程中方法论的问题,而且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首先,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一体化师资,统筹考虑师资配置,解决师资紧缺问题。其次,一体化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体系重新组合,有利于产教结合的开展。再次,一体化教学能保证实际操作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能提高设备、教材的利用率,杜绝物质资源的浪费,提高教学工作的投入产出比。 五、“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广价值 (一)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中职生很多都被人们称之为“双差生”。他们好动,但一看见书就会觉得头痛,如果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不仅在心理上会产生抵触情绪更可能时间稍长就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正好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也适应了学生的个性要求。 (二)提高了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项目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认知水平,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职业化水平、就业适岗能力。通过几年的研究和尝试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毕业生供不应求。 (三)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提升。本专业从原来的只有一位老师能上一体化课程,但通过三年时间的实践,原来的两位上纯理论的教师和三位纯实做的老师都能走上了“理实一体化”的道路。 参考资料: 车人博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文库论文 |
为了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将电脑调至1024×768分辨率,并使用IE8及以上版本、Chrome、Firefox和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